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教授翟东升7月31日就育儿补贴政策发表观点,认为当前中国部分产能过剩、整体价格低迷,给民众发钱产生的通胀效应存在滞后性,但“正是咱们所急需的对冲手段”。他指出,每个新生儿连续三年发三千六的力度,“恐怕还不足以对冲价格下行的压力”。
翟东升认为,育儿补贴标志着“在正确的方向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是突破“中国社会千年来的财政保守主义传统”的体现。翟东升以“一笋露尖,竹林有望”形容其积极意义,在他看来,从宏观循环角度而非微观静态思维理解国家债务和社会福利,“非常不容易”。
他特别肯定政策“没有按照贫富标准来差别对待”新生儿这一设计,称之为“非常聪明的做法”。他认为若按贫富划线提供福利,会“在那条分界线附近培养一批懒人”。无差别发钱作为净增量收入,“并不打击人们多劳多得的积极性”。翟东升反驳福利必然养懒人的观点,指出“够吃了就不干活”的行为模式“在南半球可能比较常见,但并非中国人的行为逻辑”。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翟东升强调为民众提供兜底补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他观察到,美国AGI大模型主要取代文科生岗位,而中国行业性AI应用和机器人则更多取代“理工科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甚至是中专生在咖啡厅与车间里的工作机会”,认为“农业文明时代那种必须以工代赈的思维,已经过时了”。
他最后聚焦人口问题的战略意义:中华民族新生儿占全球比例从三千年稳定的30%降至如今的7%。未来五十年是萎缩到1%、回归30%历史常态还是突破50%,直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翟东升批评“重物而轻人”是“过去数十年的老毛病”,呼吁只有从底层逻辑上认识到人与消费创新的核心价值,“才会有高明的人口政策和发展战略”。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4-11370-0.html“一笋露尖,竹林有望”!翟东升解读育儿补贴政策:突破财政保守主义的关键一步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