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余皓
通讯员 邝佳昕
7月30日,新闻记者从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获悉,全国双碳领域人才缺口近百万,武汉高校率先布局已形成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专业结构调整。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全国高校共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与此同时,29种全新专业首次亮相,其中“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双碳”相关专业成为新热门,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加速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需求。
近年来,建筑学、土木工程、广告学等传统热门专业风光不再,而碳中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专业则异军突起。以广告学为例,2013年至2023年,全国开设广告学的本科高校数量锐减20%,而同期碳中和相关专业却从无到有,迅速成为高校布局的重点方向。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双碳”领域人才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领域人才缺口接近百万,而目前相关从业者仅10万人左右。今年,教育部首次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并增设碳储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21个相关专业。这一新兴专业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性,涉及能源、环境、材料、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培养能够解决碳排放监测、碳资产管理、绿色技术研发等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武汉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高校在碳中和教育领域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开设“碳中和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同时设立“能源与动力工程(碳中和启明实验班)”;武汉大学推出“碳中和本硕博试验班”,并于2024年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新能源学院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研究院,开设《碳管理》课程;武汉理工大学开设暑期卓越学堂《双碳产教融合创新》;湖北经济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第一个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主题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开设湖北省第一个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湖北大学新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开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江汉大学设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工程专业;武汉工程大学设立“能源化学工程(新能源与碳中和方向)”。在微专业建设方面,各高校也积极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碳中和技术与管理”微专业,武汉大学推出“碳金融”微专业,武汉理工大学开设“碳循环与碳减排”微专业,湖北大学开设“绿色能源科学与工程”、“碳循环绿色科学与技术”两个微专业,湖北经济学院开设“碳资产经营与管理”微专业。
大学生参观中碳登大厦
深耕碳管理领域16年的上海麟碳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瑶表示:“碳中和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能源、环保、金融、政策等多个领域。在‘双碳’目标下,企业、政府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她建议,有意进入该领域的学生应注重实践,紧跟政策与市场变化,而非仅追求考证。
行业数据显示,碳中和领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碳核查与咨询机构、新能源与环保企业、金融机构碳交易部门、政府低碳管理部门、国际组织可持续发展岗位等。沙湖畔的中碳登大厦作为全国碳市场的“碳资产大脑”,已成为武汉高校学子热衷的打卡地标,仅暑假半个月就有5所高校近600名学生到访。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已与8所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开发课程等形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碳中和相关专业将持续升温。武汉高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11527-0.html“双碳”专业成全国高校招生“新宠”,率先“尝鲜”的武汉高校已初具规模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HarmonyOS 5终端数量突破千万,生态爆发迎来新篇章
下一篇:金价,暴跌!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