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 刘瑞琪
炎热的暑期来临,有关“一老一小”在公共场所行为的新闻引发关注。一是近来多地图书馆接连发布提醒,馆内出现随意丢弃书本、丢弃零食袋、小孩奔跑跳动、门口堆放外卖等行为,批评“家长甩手放娃”现象,呼吁孩子们保持安静。有的家长点完外卖就让孩子独自待上一整天,不少无看护儿童滞留在馆内,图书馆成了“暑期托管所”。二是网友爆料,有多位老人在肯德基、华莱士等快餐店内聊天、乘凉、躺下睡觉,不点餐却占座的行为在网上引起争议。
两则新闻放在一起,不禁让我们思考,公共空间的功能边界何在。从情理出发,老年和儿童群体置于公共空间内,或许是没有选择的无奈之举。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暑期孩子无处可去是现实困境,与其放在家里任其看电脑打游戏,不如放进图书馆与书做伴;公园炎热,社区活动中心空间有限,老年人想找一个可以纳凉,又能跟同龄人说说话的地方也不容易。公共空间的设置,即是面向全部群体的开放,不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都有在公共场所玩耍或休息的权利。若是多一点“温度”,将心比心,应给予“一老一小”的群体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但,“温度”也需要有“尺度”,任何一方的权利,都不应该挤压其他方的利益空间。公众的担忧和争议并非毫无道理,儿童和老人的聚集是否影响到正常读书和用餐的群体?如果真的影响到,那么发出噪音的儿童和长期占座不消费的老人就超出了公共空间合理使用的边界,没有尊重公共秩序和他人权益,难免令公众产生不满。这也让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犯了难,一方面无权驱赶只能劝说,又切实担心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温度”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尺度”则关乎公共空间的边界与规则,在公共空间,温度与尺度的边界应该明晰。现象背后,我们不应该单单将矛头指向儿童和老年群体,将其指责为“儿童就是吵闹”“老年人就是爱占便宜”等,加剧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应该考虑,如此情境,是否是公共服务有了缺口?适老服务和适幼服务上存在的短板,导致图书馆和快餐店被迫承载着“一老一小”人群的需求,使公共空间的功能边界承受着巨大挑战。
解决公共空间的使用矛盾,需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挖掘城市空间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纳凉活动空间、为儿童提供托育服务,从根本上实现公共空间的对位利用。商家也可以规范开放部分空间资源,划定区域供特定群体使用,既留存了善意又能守住边界。同时对于老人和儿童群体来说,在书香和冷气中遵守公共秩序,提升公共空间中的尺度意识也同样关键。
在善意中守住边界,在尺度中留足温情,共同守护公共空间“有温度、守边界”的共识,方能让图书馆的书香不被喧嚣淹没,让快餐店的冷气既祛暑散热也能滋养善意,让文明社会在“温度”与“尺度”间找到珍贵的平衡点。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11563-0.html海报时评丨公共空间变“托儿所”“蹭凉点”,板子不能只打在“一老一小”身上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