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张静宁
近日,江西南昌地铁站内,徐女士因劝阻两名男子吸烟致双方发生冲突一事引发关注。据南昌地铁公安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徐女士出言制止吸烟者时,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在双方自愿前提下,民警组织调解,双方相互道歉并签署调解协议。依照有关规定,警方责令两名吸烟男子改正。虽然事发已有数日,但关于公共场所到底该如何禁烟、怎样抬高禁烟处罚力度的讨论仍在继续。
近两年,不少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法规及细则文件来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通过全面无烟立法。但是,即便各地已经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写入法律法规,执行起来却依然有些乏力。
此次南昌地铁站劝阻吸烟被掌掴的事件,就将执行禁烟过程中的难点、争议点展现出来。比如徐女士因劝阻被掌掴时,多数人由于害怕冲突而选择沉默,显现出一个尴尬的现实情况:在公共场所吸烟者“理直气壮”,而劝阻者、非吸烟者反倒“底气不足”。另外,对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处罚主要依靠乘客举报而非主动巡查,暴露出禁烟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漏洞。吸烟者“首次警告、二次罚款50元”的处罚力度,也显现出违法成本较低的问题,这导致一些室内违规吸烟者存在侥幸心理,对禁烟规定置若罔闻。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多数人虽然“深受其害”,但因惧怕冲突、不想多事,也就“忍忍就过去了”,能够站出来制止并要求相关机构和部门依规处罚的人并不多见。正是因此,这些敢于打破沉默、敢于出面制止不当行为的人,更应当得到鼓励和声援。所以我们希望,不要让劝阻者成为“孤勇者”,制度和每一位在场的你我都应当成为他们坚定的同伴。
一方面,面对室内违规吸烟,我们可以勇敢站出来,提醒经营者出面管理或者向执法部门举报。也可以及时呼应出面劝阻吸烟的人,让“违规”吸烟的行为人感受到压力,促进对室内禁烟的治理进入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每一位劝阻者也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为其撑腰。反对二手烟“霸凌”,对违规吸烟者的惩罚和监管还需要更明晰一些、更有力一些,让吸烟者在室内公共场所不敢吸也不能吸。
我们常说“文明需要制度的铠甲”,面对室内二手烟的危害,这“铠甲”还需要有理、有力的执法力度和每一个勇于站出来的你我共同锻造。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12017-0.html敢当时评丨别让劝阻吸烟的你我成为“孤勇者”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