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把仿烟棒棒糖当成了娱乐与社交的工具。图/消费日报视频截图
新学期开学后,一款香烟造型的棒棒糖悄然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省廊坊、沧州、保定等地,不少小学附近的超市公开售卖一款香烟造型棒棒糖,外形与真实香烟高度相似。小学生争相购买,还模仿成年人的吸烟动作,把“烟”叼在嘴里。
对此,有家长质疑,“这棒棒糖做得跟香烟一样,不是在诱导孩子吸烟吗?”
家长的质疑并非过度敏感。仿烟棒棒糖外观设计把糖和烟结合起来,带有明显的诱导吸烟倾向,会刺激小学生模仿吸烟动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误导和不良影响。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虽然小学生吃香烟造型棒棒糖,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却会对其心理与认知产生很大负面影响,这会淡化吸烟的危害,还会让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动作“很酷很帅”。因此,严格说来,面向未成年人销售的香烟造型棒棒糖,也属于“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商品。
对于商家生产仿烟棒棒糖,也有人认为,孩子吃的是棒棒糖,不必大惊小怪。但商家却是以“仿烟”为卖点。据报道,棒棒糖的棒体被做成香烟造型,还设计了“过滤嘴”,底部做成了“香烟”点燃后的样子。
不得不说,商家把棒棒糖和香烟结合起来,是“懂孩子的”,有的孩子在吃棒棒糖时,也会有夹烟的动作。但孩子自己像吸烟一样吃棒棒糖,不过是一时“搞怪”、模仿大人,而商家生产高度模仿卷烟的棒棒糖,则很容易诱导孩子对吸烟感兴趣。
这折射出商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淡漠。生产面向未成年人的食品、文具、玩具,商家应避免对未成年人构成伤害与误导。
据报道,一些地方已要求当地糖果企业禁止生产仿烟棒棒糖,已经生产的产品禁止出售。这是监管部门正确的监管行为。而杜绝仿烟棒棒糖进校园,还需要形成多方合力。
仿烟棒棒糖受追捧和烟卡风靡校园一样,原因都是孩子有游戏、娱乐、社交的需求,小学生们一起买仿烟棒棒糖,一起“吸”,还相互“递”,这就把仿烟棒棒糖当成了娱乐与社交的工具。
对此,就不能只是禁,还必须疏导。当前,学校和家庭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的娱乐、游戏、社交需求。
对于孩子购买那些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有危害的商品,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制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向监管部门反映,同时也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多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体育、科技兴趣活动,让他们乐于其中,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与爱好。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6-3333-0.html仿烟棒棒糖,儿童产品莫拿“吸烟”当噱头 | 新京报快评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从一碗“丝瓜汤”里看到父母浓浓的真情 | 新京报专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