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一刚 报道
走在上新街,看着充满着年代感的学校校舍,是否能想起小时候的玩伴?那时候没有过多的电子产品,没有说走就走的交通网络,大家的童年就是在某一方天地,有一群朝夕相伴的伙伴,每天放学后,跳皮筋、爬树、打酸枣、钩槐花等简单的快乐。现在孩子们周围太多丰富,刺激的娱乐活动吸引着他们,对传统的游戏却不甚了解,长大的父母虽然怀念,却也没有机会与时间再有这样的经历。
骏雅小学本次艺术装置的设计初心是为家长与学生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快乐,让爸爸妈妈重新做回孩子。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情感联结,理解彼此,更加的支持与包容。
追溯时光 增加体验
当教室里出现铁环、毽子、皮筋等等的玩具时,孩子们兴奋极了。却没想到小小的毽子把自己难住了。有家长说:“孩子回家突然给我说要踢毽子,原来是在学校里“上瘾”了”,还有家长说:“我连着踢了几下,都成了孩子的‘偶像’”。
创意征集灵感迸发
孩子们将热情延伸到了艺术的制作中,粘土成了孩子们最好的呈现方式,纷纷大展拳脚,创作出不同的做游戏的小人。“看一看我的小人好看吗?”“那我们一起把它变成一个雕像吧!放在校园里纪念我们的这次活动 !”
匠心独运 迎难而上
从粘土小人到钢管骨架
初遇困难——征集材料 进行制作
“怎么将硬邦邦的钢管变软软的小人呢?”这成了大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经过讨论后确定了用可塑性极大的泡沫来填充,可以让雕塑变得更加憨态可掬。
渐入佳境 小作者们开始行动
困难被克服,作品也进行到了下一个阶段,二三年级的同学踊跃的来报名给人物雕塑上色,小心翼翼就像对待自己最珍爱的玩具。
再遇困难——家校携手 共同创作
成长与困难总是相伴的,如何将雕塑人物变得更美观,就成了孩子们遇到的又一难题。大家开始征集好看的衣服进行搭配,求助有创作灵感的家长共同协助。
艺术同行制作人
三年级同学共同进行服装搭配
家长们进行衣服缝制和头发的编织
破茧成蝶 成果呈现
感谢所有参与的学生与家长,即使大家一点一点亲手制作,每天关注着它们的成长,但直到作品完成的瞬间还是感到了不可思议,大家真的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次的作品不仅是学生的成长经验,也给家长与教师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一个作品的出现,从不只是“做出来”,它带着集体的情感而诞生,带着大家对生活与教育的思考而诞生。对所有事物的美好心愿而诞生,是生命与灵魂。骏雅全体学子与教师,希望借此作品让孩子感受到纯粹的快乐,能让成人重返童年,快乐永不过期。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4404-0.html骏雅小学“0531少年制造”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喜·戏”幕后记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