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一刚 报道
在济南市泺源学校,有一群特别的天使——他们的心灵比星辰更纯净,比阳光更温暖。这些孩子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双手,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扎染为笔、以装置为纸,共同完成了公共艺术作品——化茧成蝶。这件承载生命力量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绽放,更是他们突破自我、积极向上、渴望成长、拥抱幸福的生动见证。
扎染的探索与实践
特殊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之所以选择非遗扎染,就是因为扎染出的作品世界独一无二,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体现,还是特殊儿童独一无二的体现。创作过程正式开启,孩子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扎染工艺。扎染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确的捆扎和调配染料比例。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手指的灵活度和对色彩的感知都存在挑战。有的孩子捆扎时力度控制不好,布料总是松散开;有的孩子难以分辨深浅不同的颜色。但孩子们没有放弃,老师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老师们将扎染步骤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动作,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当第一块色彩斑斓的扎染布料完成时,教室里响起了激动的欢呼声。
千朵小花织就的生命羽翼
扎染布如绚丽的彩虹铺满课桌,“繁花盛宴” 就此开启。一年级的朵朵反复尝试将花瓣卷出优美弧度,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第一朵歪扭小花终于诞生。高年级的同学们创意频出,金线勾勒、珍珠点缀,靛蓝色的小花堆满桌面,当小花错落有致地贴在蝴蝶翅膀上,蝴蝶的翅膀瞬间化作绚烂花海。微风拂过,仿佛斑斓蝴蝶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在包容协作的阳光下展翅飞舞。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化茧成蝶”终于完成。作品中的翅膀,一半清澈透明,仿佛能照见孩子们无瑕的内心;另一半绚烂如虹,每一抹色彩都诉说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件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孩子们成长的见证。它向大家传递着“生命的独特性与蜕变的力量”。每一只蝴蝶的振翅,都是一次生命的奇迹;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都值得被看见、被喝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4407-0.html济南市泺源学校学子“0531少年制造”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化茧成蝶”幕后记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