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 戴甜 杨家豪
近年来,麻城市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强审”理念,以大数据技术为引擎,推动审计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财政管理、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探索大数据应用场景,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度”。
构建数据基础 筑牢安全防线
该局建立了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管理体系,定期采集财政电子数据,收集和整理了该市指标支付数据、非税数据、总预算和总决算数据等业务数据。扎实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安全存储、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制度,在严格数据申请使用、禁用无线路由器、病毒定期查杀、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开展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弱口令问题的自查和整改,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多渠道配合开展数据协作。一方面,该局利用财政一体化数据平台,采集相关数据积极开展财政数据分析工作,将预算执行审计与信息化审计相结合,将发现的审计疑点交由各审计延伸小组进行现场核查,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另一方面,多次前往被审计单位指导数据采集工作,结合审计项目对数据资源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取审计数据,配合审计全覆盖、民生审计等项目的数据采集、治理、分析工作开展现场审计。针对部门间数据共享性较差,容易因数据滞后性产生风险点这一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强部门间数据的比对分析。
建立分析模型 开展数据预处理
该局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审计技术运用,依托大数据分析推动审计全覆盖,加大分析模型的开发力度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方面通过脚本批量处理方式提取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既减轻部门单位数据填报的工作量,又避免手工汇总数据的繁琐和差错,有效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前期准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审计署、湖北省审计厅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问题定性,以及发现的共性和典型性问题,明确重点审计方向,重点关注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政府购买服务、“过紧日子”政策落实情况以及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点专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近三年均全覆盖采集全市80多家预算单位财务数据,采集和分析全市各类数据等共计6322859条,建立数据分析模型20余个,并结合本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进行模型更新。通过模型分析,审计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少数预算单位未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编制;部分预算单位当年预算项目执行率低于20%;某些预算单位政府雇员、劳务派遣等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较上年年支出增加227.07万元;部分国库集中支付不规范,主要是预算单位未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拨付至最终收款方,非专项资金拨付至其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账户等。
深化数据挖掘 开展数据审计
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民政分散供养居家照料服务等方面,根据实施方案以及对应的政策法规,共采集相关数据20余类,构建60多个数据模型,从业务流程入手筛查容易出现违规问题的疑点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挖掘、建模入库五大步骤,有效推进民生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民生项目规范管理、民生资金精准发放,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效。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审计中,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享受被征地农民保险的对象、标准以及补偿金领取发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揭示了重复申报、多测算养老保险金、保险金发放不到位等问题,落实审计整改时为499名60岁以上被征地农民核实发放养老金1929.53万元,为94名已死亡人员,补发养老金359.29万元;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审计中,发现有水稻投保面积不实,各责任单位审核不力,存在少数虚报投保面积等的情况。
在民政分散供养居家照料服务和居家适老化服务等方面,汇集整合各类业务数据,通过Python等代码语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分散供养居家照料服务次数、时间不达标,服务内容不真实不合理、重复收取服务费用,居家适老化改造对象超范围等数据疑点,并进行现场走访锁定疑点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利用数据技术,恢复被审计单位下属企业法人已删除隐匿的微信支付记录,从中发现违规支付记录24.58万元,锁定证据链闭环,以上重要案件移交市纪委后被迅速立案调查。
麻城市审计局表示,该局将持续以大数据强化和提升审计工作生产力,不断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麻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11900-0.html麻城审计:大数据赋能精准监督 科技强审护航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