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秦瑾 报道
近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蒲絮坊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凭借其在盐碱地治理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成果,接连斩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奖,成为青年科研力量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
蒲絮坊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于2018年1月成立,团队成员专业层次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融合。专注于蒲公英耐盐碱品种选育、盐碱地栽培技术及系列产品的研发。
在段曦副教授的指导下,团队长期深入东营、滨州、德州等盐碱地集中地区,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将实验室成果与田间需求紧密结合。其核心品种“蒲絮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为黄河流域盐碱地提供了“以种适地”的生态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土地产能和农户收益。
团队实践进一步验证了蒲公英在盐碱地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团队将结合农户需求优化栽培方案,推动“蒲絮1号”及配套技术在黄河流域更大范围推广,以青年科研力量助力盐碱地“披绿生金”,续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6月6日,第19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普通高校组)终审决赛在临沂大学圆满落幕。项目《回答总书记之问: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实现“银土生金”——来自黄河流域鲁蒙甘青陕等8省77县1769万亩盐碱地的实地走访调研》荣获特等奖。该研究基于黄河流域8省1769万亩盐碱地的实地调研,提出“生态修复+产业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守护耕地红线贡献力量。
7月12日,《银土生金——蒲公英破解黄河流域盐碱地综合利用新密码》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夺得山东省红色青年筑梦之旅金奖,展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潜力。
7月27日,团队从全国745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破碱还耕,“蒲”写华章》项目斩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类国家级一等奖,实现该校在此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荣誉背后是责任,是深化“新农科”建设的标志成果,也是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近年,学校构建“教学-科研-竞赛-转化”四维育人体系,将国家重大需求化为课题,培养学生全链条创新能力,育“三农”人才。
从实验室到田间,从赛场到社会,蒲絮坊团队用青春智慧诠释了“新农科”的使命。他们的故事证明,一粒蒲公英的种子,也能为盐碱地带来绿色的希望。
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蒲絮1号”技术推广,优化盐碱地栽培方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6571-0.html斩获多项大奖!山农工团队以青春智慧诠释“新农科”使命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